新聞網址: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life/20141020/491123/%E9%A4%BF%E6%B0%B4%E6%B2%B9%E7%82%BA%E4%BD%95%E7%99%BC%E7%94%9F%E3%80%80%E4%B8%80%E6%AC%A1%E7%9C%8B%E6%87%82%E9%BB%91%E5%BF%83%E6%89%8B%E6%B3%95

 沈帝虹

餿水油為何發生 一次看懂黑心手法

 

左為原料油,中為精煉後脫色油品,右為精煉後未脫色油品。翻攝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

 

黑心油事件延燒至今,有許多人不解「為何這些黑心油可以通過檢驗?」有網友針對餿水油的手法,說明黑心業者的長久以來的手法。

自稱曾任職國外油品公司、並精通生質能與廢棄油轉化重利用的網友baylin,在《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》發表餿水油事件頻傳,一次看懂不肖業者手法 一文,baylin表示,台灣一般食用油的檢驗有幾個指標「酸價」、「水分」、「過氧化價」,並說明「油品中有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,不飽和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容易氧化,氧化後會產生短鏈醛類,短鏈鏈醛類有刺鼻的味道,也就是俗稱的油耗味,經過氧化,就會變成有機酸,會造成油品的酸價上升。」所以,檢驗酸價可視為判斷油品好壞的初步指標,一般食用油酸價都控制在0.5 mg/kg,經過不斷的炒、炸,油品的酸價高於2.0 mg/kg時就不能使用。這些廢棄的食用油,可以變成動物吃的飼料油、肥皂、清潔劑與「生質柴油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沈帝虹


而為何不把廢棄油全部拿去做生質柴油,baylin解釋,自從政府刪除「柴油強制添加2%生質柴油」的規定後,大量的廢棄油突然少了出路,於是出現不肖業者大量低價回收廢棄油來「精煉」。而精煉這些回收油也不用特殊的設備,只需要準備額外的儲油槽,「照一般程序原本的油品精煉製成」,再搭配「汽提脫酸脫臭、脫色白土脫色、減壓蒸餾去水」三個步驟,就可以得到表面乾淨的油。

baylin認為,這些外表看似乾淨的油,其中的脂溶性重金屬、有機化合物、反式脂肪等有害物質依然存在,但是只要添加香精、致癌的抗氧化劑等添加物來維持油品的穩定度,就可以銷售給末端業者賺取暴利。而就算把這些油品送去做「酸價」、「水分」的檢驗也驗不出問題。文章刊登後,已有許多網友的討論與分享。(即時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碩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